2021年竹笋产地土壤污染物限值新规解读,DB43/T 2267-2021标准解析
DB43/T 2267-2021标准解读了食用林产品竹笋产地土壤污染物限值的新规要求,旨在保障竹笋质量安全,规范产地环境管理,新规明确了土壤污染物限值,加强土壤污染防控,提升竹笋产业可持续发展水平。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食品安全与健康的需求日益增长,竹笋,作为富含高蛋白、低脂肪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健康食品,备受消费者青睐,竹笋的生长环境对其品质与安全至关重要,为了确保竹笋产地土壤环境质量,保障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我国最新颁布了《食用林产品 竹笋产地土壤污染物限值》(DB43/T 2267-2021)标准,本文将对此标准进行深入解读,以便读者全面了解竹笋产地土壤污染物限值的新规要求。
标准背景
《食用林产品 竹笋产地土壤污染物限值》(DB43/T 2267-2021)标准由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旨在规范食用林产品竹笋产地土壤环境质量,保障竹笋产品质量安全,提升消费者健康水平,该标准自2021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标准主要内容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用林产品竹笋产地土壤中污染物的限值,适用于湖南省竹笋产地土壤环境质量的监测与评价。
污染物限值
本标准规定了竹笋产地土壤中17种污染物的限值,包括重金属(镉、汞、砷、铅、铬、铜、锌)、有机污染物(苯并[a]芘、多环芳烃)等,具体限值如下:
(1)重金属:镉≤0.2mg/kg、汞≤0.01mg/kg、砷≤0.5mg/kg、铅≤50mg/kg、铬(Cr6+)≤0.5mg/kg、铜≤100mg/kg、锌≤200mg/kg。
(2)有机污染物:苯并[a]芘≤0.5mg/kg、多环芳烃总量≤10mg/kg。
监测方法
本标准规定了竹笋产地土壤中污染物的监测方法,包括样品采集、前处理、测定方法等。
评价方法
本标准规定了竹笋产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方法,根据污染物限值和监测结果,对竹笋产地土壤环境质量进行评价。
标准实施意义
保障消费者健康
通过实施DB43/T 2267-2021标准,可以有效控制竹笋产地土壤污染物,降低消费者食用竹笋时摄入有害物质的风险,保障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
促进竹笋产业可持续发展
该标准有利于提高竹笋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推动竹笋产业可持续发展。
优化环境管理
该标准为竹笋产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和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政府部门加强环境管理,提高环境质量。
DB43/T 2267-2021《食用林产品 竹笋产地土壤污染物限值》标准的实施,对保障竹笋产品质量、提高消费者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各相关部门和企业应认真贯彻落实该标准,共同为竹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注:本文仅为对DB43/T 2267-2021标准的解读,具体内容以标准原文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