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毛峰茶百年传承与创新工艺规范回顾
《T/QGCML 1913-2023 黄山毛峰茶生产工艺规范》传承黄山毛峰茶百年工艺精髓,融合现代技术,确保传统工艺与创新发展并行,旨在打造高品质茶叶,弘扬茶文化。
黄山毛峰,作为我国十大名茶之一,自1913年问世以来,凭借其独特的品质与韵味,赢得了海内外茶友的喜爱,为了传承和弘扬这一优秀的传统,黄山毛峰茶的生产工艺规范应运而生,本文将围绕其历史渊源、工艺流程、品质特点等方面,对T/QGCML 1913-2023黄山毛峰茶生产工艺规范进行详尽的阐述。
历史渊源
黄山毛峰茶起源于1913年,由安徽黄山地区的茶农在继承传统绿茶制作工艺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和茶叶品种特性,匠心独运地创制而成,经过近百年的发展,黄山毛峰茶已成为绿茶领域的佼佼者,T/QGCML 1913-2023黄山毛峰茶生产工艺规范,正是对这一历史传承的总结与规范化。
工艺流程
-
选料:严格挑选黄山地区优质茶树品种,如黄山毛峰、黄山绿毛峰等,采摘春茶的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
-
杀青:采用高温杀青技术,有效抑制茶叶中的酶活性,保持茶叶的绿色本色。
-
揉捻:通过揉捻使茶叶条形紧结,为后续炒制打下良好基础。
-
炒制:在炒锅中进行炒制,炒至茶叶呈翠绿色,香气四溢。
-
揉捻:再次揉捻,使茶叶条形更加紧实。
-
炒制:第三次炒制,直至茶叶呈翠绿色,香气更加浓郁。
-
晾晒:将炒制好的茶叶摊放在晾晒场上,晾晒至表面水分蒸发,茶叶干燥。
-
分级:根据茶叶的形状、色泽等进行分级。
-
包装:对分级后的茶叶进行精心包装,确保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的品质。
品质特点
-
外形:黄山毛峰茶叶呈条形,紧结,色泽翠绿,匀长。
-
内质:香气浓郁,汤色清澈明亮,滋味鲜爽回甘。
-
汤色:呈黄绿色,清澈明亮。
-
叶底:叶底匀整,色泽嫩绿。
传承与创新
T/QGCML 1913-2023黄山毛峰茶生产工艺规范,既保留了传统绿茶制作工艺的精髓,又融入了现代科技手段,实现了对茶叶品质的全面提升,在传承过程中,黄山毛峰茶产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如引进新型杀青设备、改进炒制工艺等,确保了黄山毛峰茶的品质。
作为黄山毛峰茶传统制作工艺的总结与规范,T/QGCML 1913-2023黄山毛峰茶生产工艺规范为黄山毛峰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黄山毛峰茶产业将继续传承与创新,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让这一名茶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