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6/T 1524-2021狗牯脑红茶加工技术规程深度解析及实践研究
《DB36/T 1524-2021 狗牯脑红茶加工技术规程解读与应用探讨》一文深入解读了该规程,从原料选择、加工工艺、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旨在提高狗牯脑红茶的品质和加工技术水平。
随着茶叶产业的持续繁荣,制定和执行规范的茶叶加工技术规程显得尤为关键,湖南省宁乡县的狗牯脑红茶,作为该地区的特色产品,凭借其独特的品质和迷人的口感,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为了确保狗牯脑红茶的品质与口感,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于2021年正式发布了《狗牯脑红茶加工技术规程》(DB36/T 1524-2021),本文旨在对该规程进行深入解读,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大意义。
《狗牯脑红茶加工技术规程》概述
《狗牯脑红茶加工技术规程》(DB36/T 1524-2021)详细规定了狗牯脑红茶的原料标准、加工流程、质量指标、检验方式、包装要求、标签规范、运输与储存等关键环节,旨在为狗牯脑红茶的生产与加工提供统一的技术标准,保障其品质与口感。
狗牯脑红茶加工技术规程解读
原料要求
规程严格规定了狗牯脑红茶的原料来源、品种和采摘标准,要求原料茶叶必须来自狗牯脑茶树,采摘时间通常在春季,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
加工工艺
规程对狗牯脑红茶的加工工艺进行了详尽的规定,包括萎凋、揉捻、发酵和干燥等关键步骤:
- 萎凋:将采摘的茶叶摊放在通风、干燥的环境中,以促进茶叶失水,便于后续的揉捻过程。
- 揉捻:通过揉捻使茶叶成条状,有利于发酵过程的进行。
- 发酵:发酵过程使茶叶产生红茶特有的香气和滋味。
- 干燥:将发酵后的茶叶进行干燥处理,使茶叶水分降至规定标准。
质量要求
规程对狗牯脑红茶的质量提出了明确要求,包括外形、香气、滋味、汤色和叶底等方面,要求狗牯脑红茶外形条索紧结,色泽乌润,香气浓郁,滋味鲜爽,汤色红亮,叶底红匀。
检验方法
规程规定了感官检验和理化检验两种检验方法,感官检验主要从外形、香气、滋味、汤色和叶底等方面进行评价;理化检验则主要检测茶叶的水分、灰分、总灰分、水浸出物等指标。
包装、标签、运输和储存
规程对狗牯脑红茶的包装、标签、运输和储存提出了具体要求,包括包装材料应无毒无害,标签应清晰完整,运输过程中应避免光照、潮湿和污染,储存环境应保持通风、干燥、避光。
狗牯脑红茶加工技术规程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提高产品质量
《狗牯脑红茶加工技术规程》的制定与实施,有助于提升狗牯脑红茶的品质,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茶叶的需求。
规范生产加工
规程对狗牯脑红茶的生产加工过程进行了规范,有助于提高生产企业的管理水平,降低生产成本。
促进产业发展
狗牯脑红茶加工技术规程的推广与应用,有助于推动狗牯脑茶产业的健康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
保护消费者权益
规程的实施有助于保护消费者权益,确保消费者购买到符合标准的狗牯脑红茶。
《狗牯脑红茶加工技术规程》的制定与实施,对于提高狗牯脑红茶的品质、规范生产加工、促进产业发展和保护消费者权益具有重要意义,各相关企业和个人应认真学习和遵守该规程,共同推动狗牯脑茶产业的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