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18754210325

玉米草地贪夜蛾抗药性监测技术规程解析,护航粮食安全

《玉米草地贪夜蛾抗药性监测技术规程》(DB36/T 1503-2021)解析了监测玉米草地贪夜蛾抗药性的关键技术,旨在保障粮食安全,规程详细介绍了监测方法、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为有效防控草地贪夜蛾提供科学依据。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加剧以及农业种植模式的演变,我国玉米种植区正面临着玉米草地贪夜蛾(Ostrinia nubilalis)的快速扩散,这对玉米的产量与品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为了有效遏制草地贪夜蛾的侵害,我国在2021年颁布了《玉米草地贪夜蛾抗药性监测技术规程》(DB36/T 1503-2021),旨在为草地贪夜蛾抗药性监测提供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本文将深入解析该规程的背景、内容及其实施的重要意义。

玉米草地贪夜蛾抗药性监测技术规程解析,护航粮食安全,玉米草地贪夜蛾抗药性监测技术规程解析,护航粮食安全,2021,技术规程,农业可持续发展,第1张

规程背景

玉米草地贪夜蛾作为一种原产于美洲的害虫,近年来已广泛传播至我国多个省份,该虫以其繁殖迅速、食性广泛、抗药性强等特点,对玉米、水稻、小麦等多种农作物构成严重威胁,面对这一挑战,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积极推动抗药性监测和防治技术研究,DB36/T 1503-2021《玉米草地贪夜蛾抗药性监测技术规程》的发布,为我国草地贪夜蛾抗药性监测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1. 监测对象:规程明确了监测对象为玉米草地贪夜蛾的幼虫和成虫。
  2. 监测方法:规程规定了包括室内生物测定法和田间药效试验法在内的多种监测方法,室内生物测定法涉及接触毒性测定、食量测定和繁殖力测定等;田间药效试验法则涵盖药效调查和抗药性分析等。
  3. 监测指标:规程明确了接触毒性、食量、繁殖力、死亡率等关键监测指标。
  4. 监测频率:规程规定每年进行2-3次监测。
  5. 监测数据整理与分析:规程要求对监测数据进行系统整理和分析,为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实施意义

  1. 保障粮食安全:通过草地贪夜蛾抗药性监测,可以及时发现抗药性种群,为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从而有效控制虫害,保障粮食安全。
  2.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监测有助于合理使用农药,减少农药残留,降低环境污染,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3. 提高农药使用效率:通过抗药性监测,可以筛选出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提高农药使用效率,降低成本。
  4. 保障农业生产者利益:合理使用农药,降低农药使用量,减少对作物的危害,从而保障农业生产者的利益。

DB36/T 1503-2021《玉米草地贪夜蛾抗药性监测技术规程》的发布,不仅为我国草地贪夜蛾抗药性监测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而且对于提高监测水平、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实施过程中,各级政府部门应加强宣传培训,提升监测人员的业务能力,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加强对监测结果的分析与应用,为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治策略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