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18754210325

解析DB36/T 1505-2021,稻田杂草防除规程,引领农业绿色发展新篇章

《DB36/T 1505-2021稻田杂草防除技术规程》深入解析,提供科学防控方法,助力农业绿色发展,规程强调生态安全,推广高效、环保的防除技术,保障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

稻田杂草问题一直是我国农业生产中的棘手难题,不仅影响水稻的产量与品质,还对稻田生态环境构成严重威胁,为了规范稻田杂草的防除技术,提升防除效果,我国正式发布了DB36/T 1505-2021《稻田杂草防除技术规程》,本文将深入解读该规程的制定背景、核心内容以及实施意义,以期为我国稻田杂草防除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解析DB36/T 1505-2021,稻田杂草防除规程,引领农业绿色发展新篇章,解析DB36/T 1505-2021,稻田杂草防除规程,引领农业绿色发展新篇章,2021,技术规程,农业现代化,第1张

规程制定背景

稻田杂草问题日益严峻

近年来,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和农药使用量的增加,稻田杂草问题日益凸显,杂草种类繁多,对水稻生长造成严重影响,亟需有效的防除措施。

传统防除技术弊端显现

传统的稻田杂草防除技术主要依赖化学农药,但长期使用导致杂草抗药性增强,农药残留问题突出,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威胁。

科学防控稻田杂草需求迫切

为提高稻田杂草防除效果,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制定科学、规范、高效的稻田杂草防除技术规程势在必行。

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我国水稻种植区域,包括水稻田、旱田等。

防除原则

稻田杂草防除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以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式,实现稻田杂草的可持续控制。

防除方法

  1.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昆虫、微生物等生物资源,降低杂草种群密度。
  2. 物理防治:采用人工拔除、机械割除、遮网覆盖等方法,减少杂草生长空间。
  3. 化学防治: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合理施用。

防除技术流程

  1. 调查监测:了解稻田杂草种类、分布、密度等基本情况。
  2. 制定防除方案:根据稻田杂草种类、生长阶段、防治效果等因素,制定合理的防除方案。
  3. 实施防除措施:按照防除方案,采取生物、物理、化学等方法进行稻田杂草防除。
  4. 效果评价:对防除效果进行评估,为后续防治提供依据。

实施意义

提高稻田杂草防除效果

规程的实施有助于提高稻田杂草防除效果,保障水稻产量和品质。

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

规程的制定和实施,有助于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降低农药残留,保护生态环境。

促进农业科技进步

规程的制定和实施,有助于推动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生产能力。

增强农民科技素质

规程的实施,有助于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DB36/T 1505-2021《稻田杂草防除技术规程》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高我国稻田杂草防除效果、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地应积极推广规程,加强稻田杂草防除工作,为我国农业绿色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