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6/T 1525-2021规程解析,甘薯抗食叶害虫鉴定技术应用
《DB36/T 1525-2021 解读》详细介绍了甘薯对主要食叶性害虫抗性鉴定技术规程,包括具体操作步骤和应用实例,旨在为甘薯种植者提供科学防治害虫的方法,提高甘薯产量和质量。
随着我国甘薯产业的迅猛发展,甘薯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甘薯病虫害问题也日益凸显,特别是食叶性害虫,如甘薯叶蝉、甘薯粉虱等,对甘薯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为了有效应对这一挑战,我国制定了《甘薯对主要食叶性害虫抗性鉴定技术规程》(DB36/T 1525-2021),本文将对此规程进行深入解读,旨在为甘薯生产者提供技术支持。
《甘薯对主要食叶性害虫抗性鉴定技术规程》(DB36/T 1525-2021)由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湖南省植物保护研究所等单位联合起草,并于2021年正式发布实施,该规程旨在规范甘薯对主要食叶性害虫抗性鉴定的技术,为甘薯病虫害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甘薯对主要食叶性害虫(如甘薯叶蝉、甘薯粉虱等)的抗性鉴定,包括田间抗性鉴定和实验室抗性鉴定。
抗性鉴定方法
田间抗性鉴定
田间抗性鉴定采用随机区组法,设置多个处理组,包括不同抗性水平的甘薯品种、不同防治措施等,每个处理组设置多个重复,观察并记录害虫的发生情况、为害程度等指标。
实验室抗性鉴定
实验室抗性鉴定采用生物测定法,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甘薯品种,设置不同浓度的害虫毒力测定液,观察并记录害虫的死亡率、为害程度等指标。
抗性鉴定指标
田间抗性鉴定指标
- 害虫发生密度:记录每个处理组害虫的发生密度,包括害虫数量和为害面积。
- 为害程度:根据害虫为害叶片的面积和程度,划分为轻、中、重三个等级。
实验室抗性鉴定指标
- 死亡率:记录不同浓度处理液下害虫的死亡率。
- 为害程度:根据害虫为害叶片的面积和程度,划分为轻、中、重三个等级。
抗性鉴定结果分析
根据田间和实验室抗性鉴定结果,对甘薯品种的抗性进行评价,划分抗性等级。
规程应用
甘薯品种选育
根据抗性鉴定结果,选择具有较高抗性的甘薯品种进行选育,提高甘薯品种的抗虫性。
病虫害防治
根据抗性鉴定结果,制定合理的病虫害防治策略,降低害虫为害程度,提高甘薯产量和品质。
产业发展
推广抗性鉴定技术,提高甘薯产业抗虫能力,促进甘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甘薯对主要食叶性害虫抗性鉴定技术规程》(DB36/T 1525-2021)为甘薯生产者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抗性鉴定方法,有助于提高甘薯产业的抗虫能力,在实际应用中,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规程,为甘薯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