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解读,工业化豆芽生产卫生规范关键解析
《DB31/2011-2012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解读》强调工业化豆芽生产卫生规范的重要性,以确保豆芽质量安全,规范从生产源头到销售环节,严格把控卫生条件,预防食品污染,保障消费者健康。
随着我国食品工业的飞速发展,豆芽作为一种日常蔬菜,市场需求持续攀升,豆芽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食品安全隐患也引起了广泛关注,为了保障消费者餐桌上的安全,我国制定了DB31/2011-2012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工业化豆芽生产卫生规范》,本文旨在对该标准进行深入解读,旨在提升豆芽生产企业的卫生管理水平,确保豆芽产品的质量安全。
标准背景
豆芽以其高营养、低脂肪、低热量的特性,深受消费者喜爱,在豆芽的生产过程中,受环境、操作、设备等多重因素影响,豆芽可能遭受污染,从而引发食品安全问题,为规范豆芽生产,提升豆芽产品质量,我国制定了DB31/2011-2012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工业化豆芽生产企业的生产、加工、包装、储存、运输等全过程。
术语和定义
- 工业化豆芽:指采用机械化和自动化设备,以豆类为原料,通过人工控制温度、湿度等条件,培养出的芽苗。
- 卫生:指豆芽生产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病原微生物、化学污染和物理污染,确保豆芽质量安全。
生产原料
- 应选用优质、无病虫害、发芽率高的豆类。
- 水质:生产用水应符合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
生产过程
- 场地与设施:生产场地应保持清洁、卫生、通风良好,设施设备应符合国家标准。
- 操作人员:操作人员应具备一定的卫生知识,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 处理:应进行筛选、浸泡、消毒等处理。
- 发芽培养:采用机械化和自动化设备,控制温度、湿度等条件,进行发芽培养。
- 清洗与包装:豆芽应进行清洗、分级、包装等处理。
储存与运输
- 储存:豆芽应储存在清洁、通风、干燥的场所,避免光直射。
- 运输:运输工具应保持清洁、卫生,防止豆芽污染。
食品安全事故处理
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应立即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并及时报告相关部门。
标准实施与监督
实施主体
豆芽生产企业应按照本标准要求,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确保豆芽产品质量。
监督部门
各级食品安全部门应加强对豆芽生产企业的监管,确保本标准得到有效实施。
DB31/2011-2012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工业化豆芽生产卫生规范》的制定,对于提升豆芽生产企业的卫生管理水平,确保豆芽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豆芽生产企业应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本标准,切实保障消费者食品安全,各级食品安全部门应加强执法,确保标准得到有效实施,豆芽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应充分认识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严格按照DB31/2011-2012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进行生产,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