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18754210325

春花生与晚稻轮作栽培技术规程DB36/T 1515-2021深度解析与应用

《DB36/T 1515-2021 春花生-晚稻轮作栽培技术规程详解与应用》为农业行业标准,详细介绍了春花生与晚稻轮作栽培的技术规程,包括选地整地、播种管理、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环节,旨在提高春花生和晚稻的产量和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关键议题,春花生与晚稻轮作栽培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农业生产模式,近年来在我国南方地区得到了迅速推广,为规范和标准化这一技术,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湖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等单位共同编制了DB36/T 1515-2021《春花生-晚稻轮作栽培技术规程》,为这一技术的推广提供了重要依据,本文将对该规程进行深入解读,并探讨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价值。

春花生与晚稻轮作栽培技术规程DB36/T 1515-2021深度解析与应用,春花生与晚稻轮作栽培技术规程DB36/T 1515-2021深度解析与应用,2021,技术规程,农业现代化,第1张

DB36/T 1515-2021《春花生-晚稻轮作栽培技术规程》由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湖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等单位共同编制,于2021年正式发布,该规程适用于我国南方地区春花生与晚稻的轮作栽培,旨在提升春花生和晚稻的产量与品质,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化肥农药的投入,保护生态环境。

规程主要内容

轮作规划

  1. 轮作周期:春花生与晚稻轮作周期一般为3-4年。
  2. 轮作布局: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条件和市场需求,科学规划春花生和晚稻的种植区域。

花生栽培技术

  1. 品种选择: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土壤条件和市场需求的花生品种。
  2. 播种期:春花生播种期一般在3月中旬至4月中旬。
  3. 播种密度:春花生播种密度一般为每亩1.2万-1.5万穴。
  4. 施肥管理:春花生施肥应以有机肥为主,氮、磷、钾配合施用,施肥量根据土壤肥力和花生生长情况确定。
  5. 病虫害防治:花生病虫害防治应以预防为主,运用农业、生物、物理和化学方法。

晚稻栽培技术

  1. 品种选择: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土壤条件和市场需求的水稻品种。
  2. 播种期:晚稻播种期一般在6月中旬至7月中旬。
  3. 播种密度:晚稻播种密度一般为每亩1.8万-2.2万穴。
  4. 施肥管理:晚稻施肥应以有机肥为主,氮、磷、钾配合施用,施肥量根据土壤肥力和水稻生长情况确定。
  5. 病虫害防治:晚稻病虫害防治应以预防为主,运用农业、生物、物理和化学方法。

田间管理

  1. 水分管理:春花生和晚稻生长期间,要根据土壤湿度适时灌溉。
  2. 除草:及时清除田间杂草,确保作物生长空间。
  3. 病虫害防治:春花生和晚稻生长期间,要密切关注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规程应用

提高产量和品质

通过春花生与晚稻轮作栽培,可以有效提高春花生和晚稻的产量与品质,增加农民收入。

减少化肥农药使用

规程中提倡有机肥和生物防治,有助于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降低环境污染。

优化土壤结构

轮作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

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春花生与晚稻轮作栽培技术的推广,有助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效益。

DB36/T 1515-2021《春花生-晚稻轮作栽培技术规程》的颁布,为我国南方地区春花生与晚稻轮作栽培提供了重要依据,在实际生产中,要严格按照规程要求,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不断优化栽培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