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6/T 1550-2021金樱子生产技术规程深度解析及实践应用
《DB36/T 1550-2021金樱子规范化生产技术规程解读与应用》旨在规范金樱子生产过程,提高产品质量,本规程详细解读了金樱子种植、管理、采摘、加工等环节的技术要求,并提供了实际应用案例,为金樱子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随着我国中医药事业的蓬勃兴盛,中药材的需求量逐年攀升,金樱子,这一传统的中药材,以其收敛止泻、固精缩尿、涩肠止泻等显著功效,广泛应用于临床与日常生活,为了提升金樱子的产量与品质,规范其生产技术,我国于2021年正式发布了《金樱子规范化生产技术规程》(DB36/T 1550-2021),本文将深入解读该规程,并探讨其在金樱子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金樱子规范化生产技术规程》概述
《金樱子规范化生产技术规程》由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旨在全面规范金樱子的种植、采收、加工、包装、运输等环节,以确保金樱子的品质,保障民众用药安全,该规程共分为八个部分,涵盖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产地选择与土壤管理、播种与育苗、田间管理、采收与加工、包装与运输等内容。
规程主要内容解读
产地选择与土壤管理
规程强调,金樱子种植地需选择光照充足、排水优良、土壤肥沃的缓坡地或平地,土壤pH值应控制在5.5~6.5之间,有机质含量应不低于2%,在种植前,需对土壤进行深翻、消毒,并施足底肥,以保证土壤肥力。
播种与育苗
金樱子通过繁殖,播种时间宜在春末至夏初,规程要求选用成熟、饱满、无病虫害的优质种子,并在播种前进行消毒处理,播种后,需保持土壤湿润,适时除草、施肥,以促进幼苗生长。
田间管理
金樱子生长期间,田间管理至关重要,具体措施包括:
- 适时施肥:根据土壤肥力和植株生长情况,合理施用氮、磷、钾肥,以满足植株生长需求。
- 灌溉与排水:根据气候和土壤湿度,适时灌溉,保持土壤湿润,并做好排水工作,防止水渍。
- 病虫害防治:加强病虫害监测,采取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降低病虫害发生率。
采收与加工
金樱子成熟期为9月至次年1月,规程要求在晴天采收,轻握果实,使其与枝条分离,采收后,应立即进行加工处理,防止果实腐烂。
包装与运输
金樱子加工成干品后,应使用食品级包装材料进行包装,包装过程中,注意防潮、防霉、防虫,运输过程中,确保运输工具清洁、卫生,防止污染。
规程在金樱子生产中的应用
《金樱子规范化生产技术规程》的发布,为金樱子生产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指导,在实际生产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 严格执行规程要求,确保金樱子生产过程规范化。
- 加强金樱子生产基地建设,提高生产规模和效益。
- 优化金樱子品种选育,提升金樱子品质。
- 加强金樱子生产技术培训,提高农民技术水平。
- 推广金樱子深加工技术,提升产品附加值。
《金樱子规范化生产技术规程》的发布,对于规范金樱子生产、提高金樱子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在未来的金樱子生产中,我们应认真贯彻落实该规程,为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