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18754210325

2022版DB34/T 4128粪肥还田技术规范深度解析

《DB34/T 4128-2022》规范了规模奶牛养殖场粪肥还田的技术要求,该标准详细阐述了粪肥还田的流程、粪肥质量标准、土地适宜性评估、施用量控制及监测方法,旨在提高粪肥资源化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保障农业生态平衡。

随着我国奶牛养殖业的迅猛发展,规模奶牛养殖场粪污处理问题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为有效解决这一难题,提升粪肥还田的质量,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在2022年正式发布了《规模奶牛养殖场粪肥还田技术规范》(DB34/T 4128-2022),本文将对该规范进行详细解读,旨在为奶牛养殖场粪肥还田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2022版DB34/T 4128粪肥还田技术规范深度解析,2022版DB34/T 4128粪肥还田技术规范深度解析,技术规范,农业可持续发展,第1张

《规模奶牛养殖场粪肥还田技术规范》(DB34/T 4128-2022)明确了规模奶牛养殖场粪肥还田的技术要求、操作流程、监测与评价等方面的内容,适用于我国规模奶牛养殖场粪肥还田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行及维护。

技术要求

  1. 粪肥来源:规模奶牛养殖场粪肥应来源于奶牛的排泄物,包括粪便和尿液,且不得含有病原体、重金属等有害物质。
  2. 粪肥处理:粪肥应经过充分发酵、堆肥等处理,确保其肥效和安全性。
  3. 粪肥还田量:根据土壤肥力、作物需肥量等因素,合理确定粪肥还田量,避免过量施用。
  4. 粪肥还田时间:根据作物生长周期和土壤环境,选择适宜的粪肥还田时间,确保作物能够充分吸收利用。
  5. 粪肥还田方式:采用机械或人工方式将粪肥均匀撒施于农田,避免造成土壤污染。

操作流程

  1. 粪肥收集:将奶牛养殖场的粪便和尿液收集于粪污处理设施中。
  2. 粪肥处理:对粪污进行发酵、堆肥等处理,确保其肥效和安全性。
  3. 粪肥运输:将处理后的粪肥运输至农田。
  4. 粪肥还田:根据作物生长周期和土壤环境,选择适宜的粪肥还田时间,采用机械或人工方式将粪肥均匀撒施于农田。
  5. 监测与评价:对粪肥还田过程进行监测,评估粪肥还田效果,为后续改进提供依据。

监测与评价

  1. 粪肥质量监测:对粪肥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指标进行监测,确保其符合规定要求。
  2. 土壤质量监测:对土壤的养分、重金属等指标进行监测,评估粪肥还田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3. 作物产量与品质监测:对作物产量、品质等指标进行监测,评估粪肥还田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4. 评价与改进:根据监测结果,对粪肥还田技术进行评价,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规模奶牛养殖场粪肥还田技术规范》(DB34/T 4128-2022)为我国规模奶牛养殖场粪肥还田提供了明确的技术指导,通过严格执行该规范,可以有效提高粪肥还田质量,减少环境污染,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奶牛养殖场应积极采用规范中的技术要求,为我国农业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