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3/132-2004食用槟榔标准解析,规范护航健康槟榔消费
《DB43/132-2004 食用槟榔标准解读》旨在规范食用槟榔,保障消费者健康,该标准详细规定了槟榔的种植、加工、包装等环节,确保槟榔产品安全、卫生,为消费者提供双重保障。
在我国,槟榔作为一项历史悠久的文化食品,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随着槟榔消费的日益普及,其安全问题亦逐渐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为了维护消费者的健康权益,我国制定了《食用槟榔》标准DB43/132-2004,本文旨在对这一标准进行深入解读,以期为消费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标准背景
DB43/132-2004《食用槟榔》标准由我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并于2004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标准的制定,旨在规范食用槟榔的生产、加工、销售及使用流程,确保其安全、卫生与品质,从而保障消费者的健康权益。
定义与分类
标准中明确指出,食用槟榔是以槟榔果为原料,经过加工、调制而成的食品,根据加工方式和配料的不同,食用槟榔可分为原味槟榔和调味槟榔两大类。
技术要求
- 原料要求:食用槟榔的原料应选用新鲜、成熟的槟榔果,严禁使用腐烂、变质或病虫害的槟榔果。
- 加工要求:加工过程需严格控制,确保产品卫生、安全,不得添加任何有害物质。
- 感官要求:食用槟榔应具有槟榔特有的香气、味道和口感,不得出现异味、酸味、苦味等。
- 理化指标:食用槟榔的理化指标应符合国家标准,如水分、总糖、蛋白质、脂肪等。
卫生要求
- 生产环境:生产环境应保持清洁、卫生,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 生产设备:生产设备应定期清洗、消毒,以防污染。
- 人员卫生:生产人员应保持个人卫生,穿戴清洁的工作服、帽、手套等。
包装、标签、运输和储存
- 包装:食用槟榔的包装应采用食品级材料,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 :标签应清晰、完整,注明产品名称、规格、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单位等信息。
- 运输:运输过程中应保持产品干燥、通风,以防污染。
- 储存:储存环境应干燥、通风,避免阳光直射,以防变质。
标准实施与监督
- 生产者:应严格按照DB43/132-2004《食用槟榔》标准组织生产,确保产品质量。
- 销售者:应查验产品合格证明,不得销售不符合标准的产品。
- 消费者:应关注产品标签,选择符合标准的产品。
- 质量部门:应加强对食用槟榔生产、销售环节的监督,确保标准得到有效实施。
DB43/132-2004《食用槟榔》标准的实施,为食用槟榔的生产、销售和使用提供了有力的规范和保障,消费者在购买食用槟榔时,应关注产品是否符合标准,以确保自身健康,生产者和销售者也应严格遵守标准,共同维护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