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豆栽培技术规程新标准解读,DB34/T 4132-2022,助力增产提质
《DB34/T 4132-2022 毛豆栽培技术规程解读与应用》为提升毛豆产量与品质提供关键指南,详细解读栽培技术规程,助力毛豆产业高质量发展。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毛豆作为豆科作物中的重要一员,其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日益受到广泛关注,DB34/T 4132-2022《毛豆栽培技术规程》的正式发布,为毛豆的标准化栽培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和操作指南,本文将深入剖析该规程,探讨其在实际栽培中的应用,旨在为毛豆种植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DB34/T 4132-2022《毛豆栽培技术规程》概述
DB34/T 4132-2022《毛豆栽培技术规程》由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牵头编制,旨在规范毛豆栽培技术,提升毛豆的产量与品质,该规程涵盖了以下关键方面:
- 毛豆品种选择:依据各地气候、土壤特性和市场需求,挑选适宜的毛豆品种。
- 土壤准备:合理施肥,优化土壤结构,确保土壤肥力。
- 播种技术:掌握适宜的播种时间、播种量和播种方法。
- 田间管理:包括水分管理、病虫害防治、除草等。
- 收获与贮藏:掌握适宜的收获时间,确保毛豆品质。
毛豆栽培技术规程的应用
品种选择
毛豆品种的选择应结合当地气候、土壤条件和市场需求,南方地区宜选择耐热、抗病性强的品种;北方地区则宜选择耐寒、早熟、高产、品质优良的品种。
土壤准备
土壤准备是毛豆栽培的基础,播种前,应进行深耕、晒土、施肥等作业,施肥应以有机肥为主,适量施用氮、磷、钾肥,以改善土壤结构和提高土壤肥力。
播种技术
毛豆播种时间一般在春季,具体时间依据当地气候条件而定,播种量一般为每亩1500-2000克,播种深度为2-3厘米,播种方法可采用条播或穴播,行距和株距根据品种特性而定。
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是保证毛豆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具体措施包括:
- 水分管理:毛豆生长期间需水量较大,应保持土壤湿润,在干旱季节,应及时灌溉,避免因干旱导致减产。
- 病虫害防治:毛豆易受病虫害侵袭,应及时进行防治,常见病虫害有蚜虫、红蜘蛛、豆荚螟等,防治方法包括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
- 除草:毛豆生长期间要及时除草,以减少杂草对水分、养分和光照的竞争。
收获与贮藏
毛豆收获时间一般在豆荚变绿、豆粒饱满时,收获后,应及时晾晒、脱粒,并进行适当贮藏,贮藏过程中,要确保通风、干燥,防止霉变。
DB34/T 4132-2022《毛豆栽培技术规程》为毛豆标准化栽培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操作规范,在实际栽培过程中,应根据规程要求,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栽培技术,以提高毛豆产量和品质,要加强品种选育、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推动我国毛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毛豆栽培技术规程》的发布,对于提高我国毛豆栽培水平、保障毛豆供应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广大毛豆种植者能够认真学习和应用该规程,为我国毛豆产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