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花苜蓿与羊草混播栽培技术规程,促进草地生态与经济效益双提升
《DB23/T 3181-2022 紫花苜蓿和羊草混播栽培技术规程》发布,旨在优化草地种植,提升生态经济效益,该规程详细介绍了混播技术,为我国草地种植提供科学指导。
随着我国对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日益重视,草地资源的科学种植与管理显得尤为关键,紫花苜蓿与羊草作为我国宝贵的牧草资源,不仅营养价值丰富,而且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为规范紫花苜蓿和羊草的混播栽培技术,提升草地种植质量,我国于2022年正式发布了《紫花苜蓿和羊草混播栽培技术规程》(DB23/T 3181-2022),本文将深入解读该规程,详细介绍紫花苜蓿和羊草混播栽培的技术要点。
《紫花苜蓿和羊草混播栽培技术规程》对紫花苜蓿和羊草混播栽培的种植区域、品种选择、播种量、播种时间、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做出了详细的技术规定,适用于我国北方地区的生产实践。
种植区域
紫花苜蓿和羊草混播栽培主要适宜在我国北方地区,如内蒙古、甘肃、宁夏等地,这些地区气候适宜,土壤条件优越,非常适合紫花苜蓿和羊草的生长。
品种选择
- 紫花苜蓿:宜选择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优良的品种,如中苜1号、中苜2号等。
- 羊草:宜选择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优良的品种,如内蒙古羊草、普通羊草等。
播种量
- 紫花苜蓿:播种量为15-20公斤/亩。
- 羊草:播种量为10-15公斤/亩。
播种时间
紫花苜蓿和羊草混播栽培的最佳播种时间为春季,一般在3月底至4月初进行。
栽培管理
- 整地:播种前进行深耕,深度为20-30厘米,确保土壤松软、肥沃。
- 施肥:根据土壤肥力情况,施用适量氮、磷、钾肥,以满足紫花苜蓿和羊草的生长需求。
- 播种:采用条播或撒播方式,播种后及时,确保与土壤紧密接触。
- 浇水:播种后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有利于发芽。
- 中耕除草:播种后每隔20-30天进行一次中耕除草,防止杂草与紫花苜蓿和羊草竞争养分。
- 施肥:在生长期间,根据紫花苜蓿和羊草的生长情况,适时追肥,以满足其生长需求。
病虫害防治
- 病害:紫花苜蓿和羊草易受病害、锈病等病害侵袭,发现病害时,及时喷洒农药进行防治。
- 虫害:紫花苜蓿和羊草易受蚜虫、蓟马等虫害侵袭,发现虫害时,及时喷洒农药进行防治。
收获
紫花苜蓿和羊草混播草地一般在播种后第一年或第三年进行收获,收获时,采用割晒或刘割方式,确保草料质量。
《紫花苜蓿和羊草混播栽培技术规程》为我国紫花苜蓿和羊草混播栽培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遵循该规程,有助于优化草地种植,提高生态经济效益,为我国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