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18754210325

DB23/T 3182-2022 饲用燕麦与紫花苜蓿间作技术规程解析与应用指南

《DB23/T 3182-2022 饲用燕麦与紫花苜蓿间作技术规程》解读与应用,旨在指导燕麦与紫花苜蓿间作技术,提高作物产量与质量,优化土地利用,规程详细阐述了间作模式、种植密度、施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关键环节,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农业生产模式正逐步向生态、高效、可持续的方向转型,燕麦和紫花苜蓿作为优质的饲料作物,以其高营养价值、强大的抗逆性和广泛的适应性,赢得了养殖户的青睐,为了提升饲用燕麦和紫花苜蓿的产量与品质,降低生产成本,我国正式发布了DB23/T 3182-2022《饲用燕麦与紫花苜蓿间作技术规程》,本文将深入解读该规程,并探讨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DB23/T 3182-2022 饲用燕麦与紫花苜蓿间作技术规程解析与应用指南,DB23/T 3182-2022 饲用燕麦与紫花苜蓿间作技术规程解析与应用指南,技术规程,农业现代化,第1张

DB23/T 3182-2022《饲用燕麦与紫花苜蓿间作技术规程》解读

适用范围

本规程主要适用于我国北方地区的饲用燕麦与紫花苜蓿间作生产,旨在提升饲料产量、优化土壤环境、降低生产成本。

间作模式

根据规程,饲用燕麦与紫花苜蓿间作可采取以下两种模式:

  1. 宽幅间作:燕麦行距50-60厘米,紫花苜蓿行距60-70厘米,相互交错种植。
  2. 窄幅间作:燕麦行距30-40厘米,紫花苜蓿行距40-50厘米,相互交错种植。

种植时间

燕麦与紫花苜蓿间作的具体种植时间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生产需求灵活选择,燕麦适合在春季播种,而紫花苜蓿则适合在秋季播种。

栽植密度

燕麦和紫花苜蓿的适宜栽植密度均为每亩15-20万株。

管理措施

  1. 播种前:深翻土壤,施足底肥,确保土壤肥力。
  2. 播种时:精确控制行距和株距,确保均匀播种。
  3. 播种后: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4. 生长期间:根据作物生长情况,适时施肥、浇水、除草、防治病虫害。
  5. 花期管理:紫花苜蓿进入花期时,及时收获,提升饲料品质。

收获与加工

燕麦和紫花苜蓿的收获时间应根据市场需求和饲料品质确定,收获后,进行晾晒、脱粒、粉碎等加工处理,以满足养殖户的需求。

规程在生产中的应用

  1. 提高饲料产量:通过实施间作技术,显著提升饲料产量,满足养殖业对饲料的需求。
  2. 改善土壤环境:间作模式有助于改善土壤结构,提升土壤肥力,降低土壤盐碱化程度。
  3. 降低生产成本:间作模式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4. 提高饲料品质:燕麦与紫花苜蓿间作能提升饲料的营养价值,满足养殖动物的营养需求。

DB23/T 3182-2022《饲用燕麦与紫花苜蓿间作技术规程》为我国北方地区饲用燕麦与紫花苜蓿间作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在生产实践中,应严格按照规程要求,科学种植与管理,以提升饲料产量和品质,为我国畜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