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钱柳叶用林栽培新标准,T/QGCML 3319-2024 推动生态林业可持续发展
《T/QGCML 3319-2024 青钱柳叶用林栽培技术规程》发布,旨在推动生态林业可持续发展,规范青钱柳叶用林栽培技术,为我国林业发展开启新篇章。
随着我国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生态林业建设已成为国家战略的核心内容,青钱柳,这一兼具高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的树种,其叶用林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对于促进生态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我国正式发布了《青钱柳叶用林栽培技术规程》(T/QGCML 3319-2024),为青钱柳叶用林的栽培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规范的指导,本文将从规程的背景、主要内容、实施意义等方面进行深入解读。
规程背景
青钱柳(学名:Corylus heterophylla Fisch. ex Bess.),俗称青钱柳、钱柳,属于胡桃科、核桃属的落叶乔木,青钱柳的叶子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疲劳、降血压、降血糖等药用功效,同时其优美的树形和丰富的叶色,也使其成为优良的观赏树种,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于健康生活品质的追求不断提升,青钱柳叶用林栽培逐渐兴起,市场需求日益旺盛。
在青钱柳叶用林栽培过程中,由于缺乏统一的技术规程,导致栽培管理不规范、品种退化、病虫害严重等问题,严重制约了青钱柳叶用林的发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林业部门组织相关专家对青钱柳叶用林栽培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制定了《青钱柳叶用林栽培技术规程》(T/QGCML 3319-2024)。
规程主要内容
《青钱柳叶用林栽培技术规程》(T/QGCML 3319-2024)共分为八个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 范围:规定了青钱柳叶用林栽培的适用范围、目的和意义。
- 规范性引用文件:明确了规程中涉及的相关标准和规范。
- 术语和定义:对规程中使用的术语和定义进行了规范。
- 栽培品种:推荐了适合我国各地栽培的青钱柳叶用林品种。
- 选地与整地:对青钱柳叶用林栽培地的选择、整地方法和要求进行了详细规定。
- 栽植技术:包括栽植时间、栽植密度、栽植方法、栽后管理等。
- 病虫害防治:对青钱柳叶用林栽培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病虫害进行了分类和防治措施。
- 采收与加工:规定了青钱柳叶的采收时间、方法以及加工工艺。
实施意义
《青钱柳叶用林栽培技术规程》(T/QGCML 3319-2024)的实施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 规范青钱柳叶用林栽培技术,提高栽培管理水平,降低生产成本。
- 促进青钱柳叶用林产业发展,满足市场需求,提高经济效益。
- 推动生态林业建设,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森林覆盖率。
- 增加农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青钱柳叶用林栽培技术规程》的发布,为我国青钱柳叶用林栽培提供了科学依据和规范指导,有助于推动青钱柳叶用林产业的健康发展,为我国生态林业建设作出积极贡献,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实施该规程,不断提高青钱柳叶用林栽培技术水平,为我国林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