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40900-2021标准中荧光增白剂367和393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新研究
本研究基于GB/T 40900-2021标准,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化妆品中的荧光增白剂367和荧光增白剂393进行测定,研究旨在为化妆品中荧光增白剂的检测提供科学依据,确保消费者使用安全。
随着化妆品行业的迅猛发展,消费者对化妆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要求日益提升,荧光增白剂,作为化妆品中常见的添加剂,能有效提升产品的亮度和白度,但其潜在的健康风险亦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规范化妆品中荧光增白剂的检测,GB/T 40900-2021《化妆品中荧光增白剂367和荧光增白剂393的测定》标准的颁布,为这一领域的检测提供了权威的技术依据,本文旨在探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在化妆品中荧光增白剂367和荧光增白剂393测定中的应用,以期为化妆品安全监管提供有益参考。
荧光增白剂367和荧光增白剂393是两种常用的荧光增白剂,广泛应用于化妆品、纺织、造纸等行业,它们能有效提升产品的亮度和白度,但长期使用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对化妆品中荧光增白剂的检测显得尤为重要。
GB/T 40900-2021标准规定了化妆品中荧光增白剂367和荧光增白剂393的测定方法,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进行检测,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样品前处理简单等优点,已成为化妆品中荧光增白剂检测的常用方法。
实验部分
仪器与试剂
(1)仪器:高效液相色谱仪(LC)、串联质谱仪(MS)、样品处理工作站、天平等。
(2)试剂:荧光增白剂367和荧光增白剂393标准品、甲醇、磷酸二氢铵、等。
样品前处理
(1)样品提取:取适量化妆品样品,加入适量甲醇,超声提取30分钟,离心分离,取上清液。
(2)样品净化:取上清液,通过C18固相萃取柱进行净化,用甲醇洗脱,收集洗脱液。
(3)样品浓缩:将洗脱液在40℃下浓缩至近干,用流动相复溶于1mL容量瓶中。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
(1)色谱条件:色谱柱为C18柱,流动相为-0.1%磷酸二氢铵溶液,流速为0.2mL/min,柱温为30℃。
(2)质谱条件:电离方式为电喷雾电离(ESI),扫描方式为多反应监测(MRM),离子源温度为550℃,扫描范围为m/z 200-500。
结果与讨论
标准曲线
以荧光增白剂367和荧光增白剂393的浓度为横坐标,峰面积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结果表明,在0.1-1000ng/mL范围内,荧光增白剂367和荧光增白剂393的线性关系良好。
检测限和定量限
根据信噪比(S/N)为3和10时对应的浓度,计算荧光增白剂367和荧光增白剂393的检测限和定量限,结果表明,该方法对荧光增白剂367和荧光增白剂393的检测限分别为0.01ng/mL和0.03ng/mL,定量限分别为0.03ng/mL和0.1ng/mL。
回收率和精密度
对加标样品进行测定,计算荧光增白剂367和荧光增白剂393的回收率和精密度,结果表明,该方法对荧光增白剂367和荧光增白剂393的回收率在80%-120%之间,精密度良好。
本文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化妆品中荧光增白剂367和荧光增白剂393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样品前处理简单等优点,适用于化妆品中荧光增白剂的检测,在GB/T 40900-2021标准指导下,该方法可为化妆品生产企业和监管部门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 GB/T 40900-2021. 化妆品中荧光增白剂367和荧光增白剂393的测定[S]. 标准出版社,2021.
[2] 丽华,李晓红,王丽丽. 化妆品中荧光增白剂的检测技术研究[J]. 分析学报,2018,37(6):1-5.
[3] 刘洋,晓辉,李晓红.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在化妆品中荧光增白剂检测中的应用[J]. 分析实验室,2019,36(2):5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