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4158-2022标准解析,牡丹皮品质与规范解析
《DB34/T 4158-2022标准解读》详细解析了十大皖药材规格等级牡丹皮的品质与规范,旨在提升牡丹皮药材的质量和安全性,确保其符合国家标准。
牡丹皮,别称丹皮,是我国传统中药材中的一员,以其独特的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等药效而备受推崇,近年来,随着国人对中医药认知的不断提升,牡丹皮的市场需求逐年攀升,为了规范牡丹皮的生产、流通和使用,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正式发布了DB34/T 4158-2022《十大皖药材规格等级牡丹皮》标准,本文将深入解读这一标准,旨在为牡丹皮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DB34/T 4158-2022《十大皖药材规格等级牡丹皮》标准,对牡丹皮的品种、产地、性状、规格等级、检验方法、包装、运输和储存等方面做出了详细规定,该标准适用于安徽省牡丹皮的生产、流通和使用。
品种与产地
该标准明确指出,牡丹皮的品种为牡丹皮(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产地限定在安徽省,作为牡丹皮的主产区,安徽省凭借其优越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牡丹资源,成为牡丹皮种植的理想之地。
性状
标准对牡丹皮的性状进行了细致的规定,包括外形、颜色、质地、断面、气味等各个方面,具体要求如下:
- 外形:呈筒状或半筒状,长度在5-10厘米之间,直径为1-2厘米。
- 颜色:外表面呈灰褐色或棕色,内表面淡。
- 质地:质地坚硬而脆,易于折断。
- 断面:横切面呈淡色,皮层明显,木部呈黄白色。
- 气味:微苦,无特殊气味。
规格等级
牡丹皮按照规格等级分为三个等级:一等、二等、三等,具体划分标准如下:
- 一等:长度5-10厘米,直径1.5-2.5厘米,皮层厚,无杂质。
- 二等:长度4-10厘米,直径1-2厘米,皮层较厚,允许有少量杂质。
- 三等:长度3-10厘米,直径0.5-2厘米,皮层较薄,允许有较多杂质。
检验方法
标准对牡丹皮的检验方法进行了详细规定,包括外观检验、水分测定、灰分测定、重金属及有害元素测定等,以确保牡丹皮的品质。
包装、运输和储存
为了确保牡丹皮在流通和使用过程中的品质,标准对包装、运输和储存提出了具体要求:
- 包装:采用防潮、防霉、防虫的包装材料,包装规格应符合国家标准。
- 运输:运输过程中应避免日晒、雨淋,防止受潮、受热。
- 储存: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的库房内,避免光直射。
DB34/T 4158-2022《十大皖药材规格等级牡丹皮》标准的发布,为牡丹皮的生产、流通和使用提供了有力保障,有助于提升牡丹皮的品质,保障消费者权益,推动安徽省牡丹皮产业的健康发展,随着中医药事业的不断进步,牡丹皮的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应进一步加大牡丹皮的研究力度,提高其药用价值,同时加强标准的宣传和实施,确保牡丹皮的品质,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