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J/T 91-2002 地表水与污水监测技术规范解析及实践应用
《HJ/T 91-2002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解读与应用》是一份详细解读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的指南,它涵盖了监测方法、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等方面,旨在指导环保工作者进行有效监测,确保水质安全。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水资源保护与污染治理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关键环节,为了保障水环境质量,规范地表水和污水的监测工作,我国于2002年正式颁布了《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 91-2002),本文旨在对该规范进行深入解读,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大意义。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 91-2002)概述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 91-2002)是我国首部针对地表水和污水监测的综合性技术规范,该规范涵盖了地表水和污水监测的基本原则、监测项目、监测方法、数据质量控制以及监测报告编制等方面,旨在提升我国地表水和污水监测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 91-2002)解读
监测基本原则
HJ/T 91-2002 规范明确了地表水和污水监测的基本原则,具体包括:
- 科学性:采用科学的方法和先进的仪器设备,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规范性:严格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保证监测工作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 连续性:对地表水和污水进行长期、连续监测,以掌握水环境变化趋势。
- 代表性: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监测点位,全面反映地表水和污水的环境质量。
监测项目
HJ/T 91-2002 规范规定了地表水和污水监测的主要项目,具体如下:
- 地表水监测项目:pH值、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油类、重金属等。
- 污水监测项目:pH值、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悬浮物、氨氮、总磷、总氮、油类、重金属等。
监测方法
HJ/T 91-2002 规范规定了地表水和污水监测的方法,包括:
- 化学分析法:适用于常规监测项目,如pH值、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等。
- 仪器分析法:适用于高精度、快速监测项目,如溶解氧、油类、重金属等。
- 生物监测法:适用于生物毒性、生物降解性等环境指标监测。
数据质量控制
HJ/T 91-2002 规范对监测数据质量控制提出了以下要求:
- 监测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 监测仪器设备应定期校准和维护。
- 监测数据应进行审核和复核,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 监测报告应真实、客观、完整地反映监测结果。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 91-2002)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提高监测水平
HJ/T 91-2002 规范的发布和实施,有助于提高我国地表水和污水监测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为水环境管理提供有力支持。
促进水环境治理
通过规范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有助于及时发现和治理水污染问题,保障水环境安全。
保障人民健康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是保障人民饮水安全、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HJ/T 91-2002 规范的实施,有助于提高水环境质量,保障人民健康。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 91-2002)是我国水环境监测领域的重要法规,在实际应用中,各级环保部门、监测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应认真执行该规范,为我国水环境保护和治理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