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F(津)79-2022,环境空气颗粒物采样器校准新规范,推动空气质量监测技术升级
《JJF(津)79-2022 环境空气颗粒物采样器校准规范》发布,旨在提升空气质量监测准确度,推动我国空气质量监测向更精确、标准化方向发展。
随着我国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大气污染问题愈发凸显,空气质量监测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为了确保空气质量监测数据的精确性与可信度,我国相关部门持续优化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市质量技术局正式发布《JJF(津) 79-2022 环境空气颗粒物采样器校准规范》(以下简称“规范”),为我国环境空气颗粒物采样器的校准工作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规范背景
环境空气颗粒物(PM)是影响空气质量的关键污染物之一,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大气污染防治,不断加强环境空气颗粒物监测,在实际监测过程中,由于采样器校准的不准确,导致监测数据存在误差,影响了空气质量监测结果的可靠性。
为解决这一问题,市质量技术局组织相关专家,结合我国环境空气颗粒物监测的实际需求,制定了《JJF(津) 79-2022 环境空气颗粒物采样器校准规范》,该规范旨在提升环境空气颗粒物采样器校准的准确性和一致性,确保空气质量监测数据的可靠性。
适用范围
《JJF(津) 79-2022 环境空气颗粒物采样器校准规范》适用于我国境内环境空气颗粒物采样器的校准工作,涵盖采样器校准方法、校准设备、校准程序、校准结果评定等方面。
校准方法
规范明确了环境空气颗粒物采样器校准的方法,包括直接校准法和间接校准法,直接校准法是利用标准颗粒物发生器产生的标准颗粒物对采样器进行校准;间接校准法则是使用已知浓度的颗粒物溶液对采样器进行校准。
校准设备
规范对校准设备提出了具体要求,包括标准颗粒物发生器、颗粒物浓度计、流量计、采样器等,校准设备需满足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要求。
校准程序
规范详细规定了环境空气颗粒物采样器校准的程序,包括校准前的准备工作、校准过程、校准结果评定等,校准过程中,需确保采样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并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操作。
校准结果评定
规范对校准结果评定提出了具体要求,包括校准误差、校准不确定度等,校准结果评定应遵循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规范意义
《JJF(津) 79-2022 环境空气颗粒物采样器校准规范》的发布实施,对我国环境空气颗粒物监测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 提高空气质量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 保障空气质量监测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提高监测质量。
- 促进环境空气颗粒物监测技术的创新与发展,推动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 提升我国环境监测水平,为全球环境治理贡献力量。
《JJF(津) 79-2022 环境空气颗粒物采样器校准规范》的发布实施,为我国环境空气颗粒物监测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该规范,不断提高空气质量监测水平,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